Wednesday, September 10, 2008


奇異公司著名的前執行長威爾許(Jack Welch),是「生存曲線」(vitality curve)管理的代表人物,「生存曲線」強調要把所有員工分成ABC三大級別。他認為任何組織內都有績效不佳「墊底的最後10%的C級員工」,這些人應該加以辭退,否則不能保持企業的活力與績效。

  但豐田的訓練員工的哲學恰好相反:「學生沒有學好,是老師的責任。」因此,如何讓績效不彰的員工跟上公司的腳步,是公司教育訓練的重責大任。豐田堅信,只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會被淘汰的員工,不會是最卓越的。只有當員工覺得自己處在一個追求卓越的組織,而且得到足夠的鼓勵與支持時,他們才會表現得最好。

  的確,豐田的制度以強調工作流程的標準化著稱。但有趣的是,豐田的員工並不因此變的單調呆板,因為他們被鼓勵要自動自發,充滿創造力,他們的創造力主要是用來改善目前的標準。

  也就是說,豐田標準化的目的是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,用來處理無法標準化的工作。而無法標準化的工作中,最重要的就是發掘手邊工作的潛在問題,並且找到更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法。也就是說,標準化的目的,是為了追求「不標準」中的創造潛力。

  2006年,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先生談到人才的教育訓練時,他不禁感嘆:「華碩還只是二流公司,能像豐田汽車那樣子,連生產線的工人都能思考,都能產生管理智慧,這才能算是第一流公司。」